话不多说联华配资,先看照片。
这是不久前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报道截图,台湾省举办了一个所谓的“二战巴士海峡阵亡日军祭拜仪式”,悼念二战中在巴士海峡阵亡的日军。
台湾日本关系协会长苏嘉全和屏东县政府秘书长杨庆哲到场参与。
日本厚生劳动大臣福冈资麿也被请去现场发言。福冈资麿在所谓的“悼词”中称,“当今我国的和平与繁荣,建立在战殁者宝贵生命与苦难历史之上”,并表达 “深切哀悼”。
侵略者、施暴者摆出一副战争受害者的姿态!
而那些曾经的被奴役者呢?
不知道台湾当局会不会纪念这些人?
1895年乙未战争,共造成台湾14000名士兵战死、无可计数的台湾义勇军牺牲及台湾人民无辜被屠杀;
1901年“后壁林惨案”,有3473人被日寇屠杀;
1913年“苗栗事件”中,有1200余人被屠杀;
1915年西来庵起义中,1.4万人被屠杀...
另外注意了,这个祭拜仪式并非今年头一遭,而是自2015年起,年年举办的。
这让人不得不感叹:
不仅解放战争没打完,抗日战争似乎也没打完!
好了,咱们有必要先说说,台湾当局祭奠的那二战群台籍日本兵。
首先基本可以肯定,论血统,这群人就是中国人。
因为,作为统治者的日本人将台湾人视为“下等人”、“奴隶”,地位还不如朝鲜人,日本人也并不愿意和台湾本地人直接通婚。中日混血后裔,主要都是私生子(比如,传说中李登辉的血统),而且数量并不大。
侵华战争早期,日本本土兵源尚可,打仗也顺风顺水。而且,在日本这种军国主义国家,当兵是特权,根本轮不着他们眼中的“劣等民族”上阵。
那时候,无论是朝鲜人还是中国台湾人,这些被殖民的民族,都没资格当兵。
直到1938年,随着战线的扩大,侵华日军兵源愈发吃紧,日本这才开始在朝鲜设立“特別志愿兵”制度,面向普通朝鲜人征兵。那之前,日军中只有极少量的朝鲜人,且全是日本军校毕业的朝鲜亲王和两班贵族,并不存在朝鲜士兵。
而台籍日本兵的出现,那就更晚了。
1942年,台湾总督府颁布《陆军志愿兵训练所生徒募集纲要》,日本这才开始“允许”中国台湾居民加入日军。
所以,像《南京1937》中这样的情节,其实是不符合真实历史的。
电影中的这个来自台湾的重藤支队,是1937年9月,日本参谋本部紧急抽调的台湾守备队。
他们只是驻防台湾的日本兵,并非是来自台湾省的兵!
而且,重藤支队在淞沪会战后不久就被安排回台湾整编去了,并未参加南京战役。
此外,日本当局对台湾人的戒备心也明显高于朝鲜人。
毕竟,海峡两岸,那都是同文同种的中华民族。
因此,在整个侵华战争中,台湾籍日本兵主要被派往太平洋战场上作战,对付的是英美和澳大利亚人。
比如,在菲律宾的巴丹死亡行军中,部分监管战俘的日军就是台湾人。
战后,这部分参与者曾遭到盟军起诉。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一方面是,跟朝鲜人能做到中高层不同,台湾籍日军当中几乎没有军官,都是被送去当炮灰的大头兵。“战争罪”、“反人道主义罪”的指控联华配资,还轮不到这个级别。
更重要的则在于,他们身份的变化——随着台湾光复,日本殖民时代结束,这群人直接从“战败国军人”,变成了“战胜国公民”。
据统计,曾经被招募进入日军的台湾人,共有20万之众。但最终受到指控的(主要是巴丹死亡行军中的虐俘行为)只有不到20人。
再后来,随着东亚-台海局势的变化,美国直接放话说,台籍日本兵并不适用战犯标准。
所以,整个台湾籍日军群体,几乎没有人真正受到了战争惩罚。
这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和他们的后代,不以这段经历为耻,反而以之为荣。
台湾民间居然还模仿日本神社,供奉起了日本人。
更有甚者,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一群前台湾籍日本兵向日本法院发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给他们日本国籍。
最终,这场马拉松式的诉讼在2006年被日本高等法院驳回。很多当过“皇军”的老头,到死都没等到他们心心念念的日本国籍。
那么,为何总有一帮台湾人如此“反中媚日”?
很大程度上,这确实也跟近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有关。
在那段岁月里,日本殖民当局拿出了暴力强制、精神洗脑和物质利诱等各种手段,无孔不入地试图从精神、文化层面同化台湾人,让台湾民众“效忠”天皇和日本政权,心甘情愿地做“皇民”,接受日本人的盘剥和压迫,放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认知。
常见的手段有,将日语和军国主义教育纳入半岛各级学校的必修课当中、刻意贬低中华文化、用“东亚史”来代替中国史,大搞“创氏改名运动”,要求每个台湾人对公必须都有日本名字,各种跟政府打交道的活动,像上学、就业、办证件和执照等等都要用那个日本名字。
比如,有个叫做岩里武则的台湾人,就主动报名参加了日军,后来死在菲律宾,还被日军供到了靖国神社里面。
他有个弟弟叫做岩里正男。
这哥俩的中国名字是——李登钦和李登辉。
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后,为了抹掉日本殖民痕迹,恢复中华文化,曾经下了不少功夫。
典型的像台北的街区,大多都用了中国大陆各的地城市来命名。比如广州街,成都路,南京东路、成都路、贵阳路、哈密街、兰州街等等。
而且,这些地名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台北市以中山路为纵轴,以忠孝路为横轴,围绕这个十字坐标展开。东北方向是吉林路、辽宁路、长春路,还有下面这个“哈尔滨派出所”——光是一个黑龙江省相关的地名和街道就不下30个;西北角有兰州路,哈密街、天水路;西南方向则为成都路,柳州街、西藏路、大理街;东方有南京路、青岛路...
可以说,台北市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的名字,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咱们中国人熟悉的大陆城市的名字。甚至连它们的布局,也跟城市原本所在的位置大致相符。
以至于,有人把台北市比喻为了“一张微缩版的中国地图”。
即便如此,奈何曾经半个世纪的殖民历史,以及当年日本人疯狂的“同化教育”,都无法避免地给台湾留下了不少难以抚平的日本痕迹。
像台湾人经常用的词汇,里面依旧充斥着很多日语元素。比如,便当 (餐盒)、寄付(捐献)、 味素 (味精),还有地名里面的“町”字,遍布全台的日料等等。
这些,也仅仅算是表面上的东西。
不少曾经的“皇民”,虽然没有任何日本血统,却背地里一直在继续做“精神日本人”。
非常典型的,就看蔡英文他们家。
蔡英文的爸爸蔡洁生作为“模范皇民”,曾被专门派到日占大连学习技术,并留在那里给日军保养战机。
台湾光复后,靠着跟日本人很近的关系,蔡洁生曾用极低的成本,收购了不少因战败被赶走的日本商人的资产,做起了汽车维修和翻新转卖的产业。挣到钱后,又开酒店和夜总会,成了当地的大富豪。
(后排中间秃头男就是蔡洁生)
虽然蔡洁生一直在极力遮掩自己的“皇民”经历,但很多东西,还是非常说明问题的。
比如,发迹了的蔡洁生陆续娶了四房太太,生下了一堆孩子。他的这群儿女的名字当中,都有东瀛的“瀛”字。
他的小女儿原本叫做“蔡瀛文”,日本名字是吉米牙(ちびや)。
据蔡瀛文的同学回忆,这位富家小姐带的早餐通常为日式饭团和西式三明治,从来没有看她吃过中式的大饼油条或清粥、豆浆。他们家的装修风格和饮食习惯,也均以日式为主。
或许是考虑到各种原因吧,决定步入政坛后,蔡瀛文改成了“蔡英文”。
跟她老爹一样,蔡英文也是个很会伪装并十分善变的人。
蔡英文从政早期,一直强调自己祖籍福建漳州,清道光年间迁到的台湾屏东。还专门学了客家话拉选票。
1998年的第二次“汪辜会谈”时,蔡英文作为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秘书,在上海和平饭店会场,曾代表台湾团发表了有关和平统一的中肯言论,一度深得辜振甫信赖。
当时她已经42岁了,但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皮肤白皙,眼神清澈,气质温婉端庄。
你再看她现在的样子,不得不感叹,还真是——相由心生!
也正是从蔡英文上台后,台湾教科书开始大幅度“去中国化”,甚至把日本称呼为“母国”。
估计它这样叫,那边日本都不敢答应。
在这些面目全非的教科书的描述中,日本不仅帮助台湾搞“工业化建设”,发展教育,还促进了台湾破除陋习,形成“新风貌”。甚至连臭名昭著的“连坐-保甲制”也被大赞,说其是个“维护社会安定的好制度”,完全无视台湾先民被奴役压迫的血泪史和持续了半个世纪英勇的反抗斗争。
近代史阶段,教科书特意用“清帝国”取代清朝的概念,影射清政府是和日本帝国一样,都是外来政权——来潜移默化的灌输台独历观,塑造所谓的“天然独”。
曾经的“日本殖民时代”一说,先是被改成了“日据时代”,到了2007、2019年的版本,竟然直接变成了中性意味的——“日治时代”。
同时,为了首尾呼应,他们还在“日治时代”之前衔接了“清治时代”、郑氏,还有——荷兰。
尤其是台湾初中历史课本,中国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删除——从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历史“仅用1600字讲完”,三国等重要历史时期居然只字未提。书上介绍李世民、朱元璋的篇幅,还不如朝鲜世宗大王和日本丰臣秀吉...
与此同时,台南的慰安妇铜像被铲掉。
高雄的安倍晋三铜像下,一群民进党政客带头下跪祭奠。
更离谱的是今年,赖清德当局行政机构官网居然将“台湾目前已设户籍人口组成以汉人为最大族群,占总人口96.4%”的表述改成了“台湾目前已设户籍人口2.6%为原住民族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余人口占96.2%”。
“汉人”这个词,他们居然都已经容不下了。
那么,赖清德、蔡英文之流,他们也算是“其余人口”了。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反中媚日分子上学的时候,他们的课本封面可都印着这样的一句话...
在那段岁月中,台湾人曾经习惯把1945年日本投降前就在台湾省定居的叫做本省人;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台湾省,尤其是1949年后蒋部窜逃至台的人叫做外省人。
当年的外省人普遍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
外省人和他们的第一代后人,也普遍对大陆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自己的大陆籍贯的认知非常清晰,没有质疑。
你看这是邓丽君入境日本时的申请书。祖籍写的是河北大名;居住地写的是中国台湾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说法早已没入历史尘埃,那些将自己定位为“住在台湾省的中国人”的人群也在不断凋零,年轻一代又正赶上绿营崛起之时,日常宣传,甚至上学的教科书,都在“去中国化”。
而绿营在反中的同时,还舔美、媚日。
身处民进党分裂势力大规模持续性的反中、抗中、仇中宣传和“去中国化”的洗脑之下,台湾人的民族认同感已经和老辈们大不相同了,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认知,更是一片模糊。以至于出现这种受害者主动祭奠荒唐场面...
好了,多说无益。毕竟,这个世界从来不是用道理来讲道理的。
还是希望台湾的同学们能尽快用上人教版的历史书吧。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